得利于公司配備的高效推進叉車,使得配送中心的裝車任務變得輕松而又快捷,穩定高效的裝車是保障物流順暢的關鍵。然而,在實際運行中,因為車輛不同造成推進叉車面臨一個尷尬難題:其原設計的七個叉齒在裝卸規格統一的集裝箱時尚能勝任,但一旦面對尺寸更寬的平板貨車,鹽包因兩側懸空缺乏支撐,屢屢發生散落、掉包的情況,既影響效率,又存在安全隱患,成為橫亙在裝車一線的一道現實難題。
這一痛點被李海波師傅看在眼里、急在心上。憑借多年的維修經驗和一股愛鉆研的勁頭,他主動向難題發起挑戰。通過對作業現場的細致觀察與無數次推演測算,李海波師傅精準地診斷出問題的核心在于“支撐點不足”與“缺乏適應性”。他創造性地提出了為現有叉車量身定制,增配兩個可自由收放的“活動叉齒”,如同靈活的副臂,可以根據實際作業需求進行調整,當作業對象變為平板車時,這兩個叉齒便能迅速就位,瞬間拓寬承載面積,有效延伸支撐跨度,將原本懸空的鹽包兩端穩穩托舉,如同為鹽包系上了“保險帶”,徹底解決了兩側掉包的頑疾。當作業對象為集裝箱時,這兩個叉齒又能迅速收攏不影響作業,這項改造堪稱神來之筆。
真正的創新往往不是源自最初的想法,而是來自對既有認知的突破和深度探索。而創新的啟發往往源于對工作的無限熱愛和對細節的不懈鉆研,李師傅的這項小革新,成本不高卻效益顯著,不僅提高了裝卸效率,更消除了安全隱患。以其巧思與實效充分展現了基層員工立足崗位、開拓進取的匠人精神,為公司降本增效與安全生產樹立了典范。